发布时间:2021-04-29 浏览次数:134
根据兽医学院《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相结合,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于2021年4月28日召开“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成员前往华南农业大学丁颖礼堂观看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首演,支部书记王旗老师及7名支部成员出席活动。
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广播电视台出品,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和新闻广播频率承办,华南农业大学协办。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党史学习教育的组成部分,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以建党百年的风雨历程为大背景,讲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身为共产党员一心向党、一生为国的人生故事。
《布衣院士》融入音乐剧元素,使用了大量关于卢永根同志的真实影像资料,与舞台演绎相结合,再现了卢永根同志自青葱少年到耄耋老者的风云岁月。本次“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观看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以恢弘生动的视听盛宴,帮助支部成员回顾了卢永根同志真挚纯洁的亲情、爱情、师生情与家国情,激励各位同志传承卢永根院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接续奋斗,为母校发展添光增彩,为党和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与本次活动的支部书记王旗老师和7名支部成员就本次学习观看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书写了心得体会。
支部书记王旗老师:
今天观看了学校组织的《布衣院士》时代报告剧,通过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再次重温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卢永根院士一直坚守着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党的干部的初心、农业科学家的初心和高校教师的初心,并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做到了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世恭俭。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想,卢永根院士所做正如马克思所说,他把一切都奉献给党和国家,而成为一个彻底的“无产者”。
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是华南农业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要全面深入汲取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中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任逸菲同志:
观看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重温卢院士的一生后,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假如有那么的一天到来哟”,是卢院士忧国忧民的初心。信仰的力量,让他放弃财富与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加入中共地下党,留学后毅然决然归国投身祖国建设……他一心向党,一生爱国,大力发展教育,严谨对待学术……剧中悠扬的歌声,唱入我们的心底,在千千万万如卢院士这样奉献一生的同志的努力下,成为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在这美好生活里,我们更应好好学习,为信仰,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
李晓晴同志:
于培侨中学,卢永根受恩师萧野的启蒙,爱国思想萌醒。于华南农业大学,他是恩师丁颖院士的入党领路人,他又是千千万万华农学子的恩师,给我们留下了珍稀的水稻种质资源、毕生的积蓄、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的盛景如他所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饭吃”,他虽已远去,而他的音容笑貌仍在我们的心中萦绕,他的精神将在我们的心中永续长存。
林诗琪同志:
今晚观看了以华农原校长卢永根院士为原型创作的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首演,通过戏剧的形式真实细腻地演绎了卢永根院士入党、参与地下工作、与夫人徐雪宾教授相识相爱、担任华农校长以及捐款880余万元设立教育基金等事件,重新让我对卢永根院士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世恭俭的崇高精神有了不同的感悟。
“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哟,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这首卢院士16岁时写下的小诗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始终发扬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用毕生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入党初心,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节生动的人生之课。华农的历史中,卢院士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不是牡丹花绽放的绚烂,却是紫荆花遍开校园的朴实与勤恳。我们在感动之余也还需要更加努力的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从卢院士的事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加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杨晓华同志:
今天有幸能够观看《布衣院士》时代报告剧,以前都是文字阅读卢永根院士的生平,第一次观看话剧形式的讲述,更让人印象深刻且深有感触。
卢永根院士本来生在一个不愁吃穿的中产家庭,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区,如果安安稳稳的度过,他的人生可能会更加富裕且平和。但是,他选择了农业,为国家农业发现作出卓越贡献;他选择留在广州,学习农业知识;他选择了共产党,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并且带动自己的导师丁颖教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奋斗。
卢永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全心投入与热情、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无私奉献、为人刚直不阿……他是我们华农的校长,是我们的院士,更是我们人生的楷模!
李莹莹同志:
昨天观看了学校组织的《布衣院士》时代报告剧,通过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再次重温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两个场景,一是卢永根院士和她的夫人在医院数钱的场景,徐雪宾说:想不到,我们竟然这么有钱,数钱都数累了。但是卢永根院士家里的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8809446元,全部捐给学校,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另外一个场景是丁颖院士和卢永根院士的对话,卢永根院士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最好的归宿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想,卢永根院士的话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为之不断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奋斗。
马锦明同志:
今天观看了学校组织的《布衣院士》时代报告剧,让我感触很深,一个人的伟大,体现在他给人传达出的光辉的人格魅力,这也是卢老一生的传奇历程的体现。
最初对卢老最深刻的印象是在他生命后期,特别是住院期间依旧成立临时党支部进行学习,召开组织生活会,在生命后期将自己和妻子毕生的积蓄800多万元全部捐献,同时还将自己的器官也无偿捐献出来。但其实在这部时代剧中,也向观众活灵活现的呈现了他年轻时就树立起的远大理想抱负,国家危难当头时参与地下工作,与妻子的相爱相守,积极地发展老师加入共产党,作为校长时的恪守原则……
卢老的一生都给我们树立了那么光辉的形象,他也曾说过:先党员,后校长,再教授。这强大而又坚定的理想信念让我感到振奋和自豪,特别是正值建党百年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具有现实和教育意义。我以同样身为党员而自豪,我也要努力不断探索和追求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坚守下去。
邱汶挺同志:
其实在此之前我就听说过有这个报告剧了,而且也很想去观看,我猜测总有机会让我们学院的学生去的。果不其然,过了几天就收到了党支部的通知,去观看且当做一次团日活动。
话剧一开始,其实自己还处于情景之外的状态,对话剧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没有很多感触。但渐渐的,卢永根院士年轻时所遭遇的国难开始让我有了代入感,假设自己是当时旧中国的青年,会如何选择,是一个怎样的状态,不得而知。但是,卢永根院士当时年轻的选择,现在看来,是如此的值得敬佩。后来那句“延安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瞬间眼泪润湿了我的眼眶,让我想到了当时中国的黑暗,让我想到了当时人民救国无方的迷茫,让我感受到了早期共产党员强大的精神信仰所带来的无穷力量。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点是那件“绿毛衣”,这件绿毛衣寓意了卢永根院士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初心,且一直保持着这个纯真的初心,难能可贵,正如卢永根院士一直以来对信仰的坚守,体现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身上至纯的党性。
观看完后,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就在自己学校自己身边就有以为如此好的榜样,供自己学习和模仿。之前一直在思考自己之后要选择怎样的事业,现在方向也开始慢慢明朗起来,不管从事那个行业,我都会向卢永根院士学习,为祖国为人民,艰苦奋斗,实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