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6 浏览次数:105
根据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关于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开展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结合起来的要求,2021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兽医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参观了卢永根院士办公室与院士广场,缅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同志,学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在卢永根院士办公室,讲解员详细的为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介绍了卢永根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一个香港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银行职员,从小过着家里有电话、出入有汽车的生活,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回到了祖国,于1949年8月9日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一直将8月9日这一天视为自己的政治生日。在那之后的每一天,他都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的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上前行。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在思想上,卢老始终坚定“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的三重角色,对即将出国深造的每一位教师,卢校长都要与他促膝谈心,勉励他们早日学成归国。“学成报国,学成归国,这是最根本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就是一位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两台简陋的显微镜,看遍了华南各种各样的水稻花粉。
朴素的水杯与饭盒,打满的是温暖的关怀。
办公室的桌椅修修补补,家里的家具简简单单,他却将880多万的积蓄全部捐给母校,将最后一笔党费嘱托老伴代为缴纳。
聆听完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后,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到了院士广场,站在卢老的雕像面前,大家自觉排成整齐的队伍,进行献花仪式,表达对卢永根院士的崇高敬仰。
最后,在梁雅舒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面向卢永根院士雕像重温入党誓词。
会后,大家收获颇丰,在支部群中集中分享了今日的学习感悟:
周紫晴同志:从卢永根院士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精神。卢永根院士科学报国、永葆初心、立德树人、节俭朴素,将一生奉献给党,以“布衣院士”的形象,印证了一名爱国知识分子的初心,用平凡而看得见的行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诠释着“卢永根精神”。我们一定要学习好传承好卢永根爱党爱国、为民奉献的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卢永根院士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把对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转化为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正能量和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
梁雅舒同志:“卢永根院士有很多荣誉与称号,但他最重视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卢永根院士身上浓缩了太多党员的优秀品质:坚定的政治信仰,把个人使命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对专业领域的赤子之心与孜孜不倦地探索……他的坚定信仰与纯粹的价值观展现出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学者最好的状态:将时间投入到水稻育种研究,一干就是一辈子;将880万积蓄全部捐给学校;将自己的遗体献给科学,卢院士对身外物的淡然恰恰代表着他精神的富足。这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场修行。卢院士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吴文孜同志:“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是参观卢院士办公室后,在我脑海里深深刻下的一句话。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里;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我们的老校长,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刻苦学习,将卢院士爱党、爱国的精神和作风,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此次活动是一次学习优秀品质、提升党性修养的宝贵经历,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为党员、作为华农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学生党员,我们今后应以卢永根院士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把脚踏实地、报效祖国作为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周围老师、同学做出微薄的贡献。